Page 26 - 校刊第十三期
P. 26
去,途經 是「兩輪三角課程」:從 溪 過程的一條重要河流。 渡船碼頭和木材集散地,富含歷史故事和見證 溪 江 過 田山 水河 位於 中,我們看見多遠的過去,就會看見多遠的未來。 試著打開他們看見美好事物、關心在地的眼睛。 迷失方向,找不到學習動機的學生們,一起創造學習樂趣, 望教學可以從生活經驗及真實情境出發,為這群在教室裡 師們進行跨學科、跨年段以及不設限的課程設計。我們希 老師,以及培養學生表達溝通力的 剖析自然景觀地貌的 同領域專業老師,包括:掌握在地文史變遷的 和 比幾近一比一的團隊,從第一屆創發單車課程的 程「破煉車隊」一年一度戶外教育體驗的時間。這個師生
上、下游做為設計主軸。我們以兩套課程交替進行,一 ,孕育了世居在此的 與 大溪 惠慈 突「破」萬難,成就試「煉」
新店溪 ,主流經曲折山林後流進入 的主流上游,全長 大漢溪 「破煉」的課程設計脈絡,存在根本核心價值貫串其 連續六個年頭,在期末放寒假前,是輔導室高關懷課
、 老師,帶領僅一位學生騎乘
大稻埕 年開始, 三峽
2015
會合,流進 流域畔,這條古稱「大嵙崁溪」的河道,是
、
、 鶯歌
淡水 桃子腳
、 淑貞
、北端 泰雅族 淡水河 樹林
桃子腳 「破煉單車課程」,即是以 135 老師、捕捉感動瞬間影像的
公里,源頭來自
、
富貴角 文化,而早期河道更曾經是 。蜿蜒在綠色群山間的 土城
出發,順勢往下游乘風而 石門水庫
、 嬿蓉 花東
、 新莊
老梅綠石槽 老師,這群熱血老 ,到如今加入了不
,最後從 ,出水庫後再經 新竹縣尖石鄉
台灣 信甫
吏佳
、 人奮鬥 板橋華 桃子腳 老師、
金包 大漢 大漢 孟俶 老師
品 淡
們的共同回憶。 是懷舊的好滋味,同時也是破煉師生 酸菜等經典好料,搭配上 福隆 目的地。每次到 將平常所學發揮淋漓盡致,安全抵達 感,大家團結齊心,沿途照顧彼此, 坦下坡路上盡情享受風馳電掣的速度 力踩踏,征服一個又一個難關,在平 風,學生們不畏風雨,在陡升路段奮 處極為罕見的景觀。冷冽的東北季 風化與板塊運動等作用下,成為一處 的特殊樣貌,在海浪拍打、岩石地質 大海映入眼簾,難以忘懷北海岸海岬 風華,御風前往東北角,瑰麗的蔚藍 們在 宇信仰,認識在地文化發展歷程。我 老街和 一處過往遺跡,一起進行互動式加深加廣的學習。 返校。二天一夜的課程裡,破煉師生在每一個停留點、每 行館 程」:我們探尋 三貂角燈塔 里
老街、
便當:滷肉香腸、菜圃蛋、豆乾、 大稻埕 淡水河 、
金山 百吉隧道
陰陽海
碼頭領略當時貿易鼎盛的 老街巷弄,我們透過庶民飲食、建築特色和廟 流域處處是古蹟與美食,穿梭 ,最後再搭乘火車返校;其二為「兩輪兩角課
福隆 、 大漢溪 、
大溪老茶廠 水湳洞選煉廠
火車站前必吃的
源頭,行經
Q 彈米飯, 輔導室
和
石門水庫 遺址和有
大溪 朱嬿蓉主任
老街、
大溪 ,再依原路騎乘 台灣
老街、 角板山復興 眼睛之稱的
淡水
25 24